[2014年十月24-26日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级研究院

纪念方东美先生115诞辰及方东美哲学思想研讨会论文提要]

 

东美大哲:书奇·人更奇

――兼论其贡献之特色与未济

孙格拉底[1]

 

  要 · 前 

 

1.从<三慧><四慧>

方先生生前只是精产,不算多产。他著作发表不多;但每文一出,士林争诵。好像海德格讲过,一个作家一生只能举出一部最爱。例如怀德海的最爱是其《观念的探险》,而不是他那本大书《历程与真际》。方先生的呢?至少中期以前,笔者相信是他的<哲学三慧>。何以见得?七七战起,先生仓皇离京,随中大西迁。请听悲痛自白:“迨倭寇陷首善,平日集稿俱殉京国,独此篇副纸于避地内地窜身时犹有存者。”足见心中此文分量。

之前,1937先生在南京第三届中国哲学年会宣读该文时年仅三十岁,而旷代大哲之格局高致,已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无怪乎前辈学者当代醇儒马一浮先生读后,深为激赏,透过双方好友熊十力先生,诚恳致意,倾盖论交,一时陪都传为佳话。

其早期思想作品固然一般都以《科学哲学与人生》、<生命情调与美感><易之逻辑问题>中国人生哲学概要》等为代表。但<三慧>篇幅甚短,内容特丰,而形式标格,迥异前作,呈现崭新风貌:通篇只提体验心得,不事烦屑论证。它预示了:作者思想扼要拢结早期探索成果,飞跃迈入中期成熟发展。

同时<三慧>一文,更是契入其比较文化哲学体系、理论间架的捷径。因为再加上印度文化一支,就合成<四慧>结构。换言之,代表其思想最圆熟成就的不是<哲学三慧>;而是<哲学四慧>;前者是始作(Alpha);后者为终成(Omega)。作为其比较文化哲学家最后话头的不是《中国哲学精神及其发展》;而是《生命理想与文化类型:比较生命哲学导论》(Ideals of Life and Patterns of Culture: A Prolegomena to Comparative Philosophy of Life)。《四慧》伟构,若是成书,其间孕育构思长达四十年(1937-1977)!

<三慧>核心概念,曰自证慧、共命慧。文化形态学(the individual self-witnessed wisdom, a nations collective wisdom, the cultural morphology)。前二者显然借自佛学术语,第三者经由斯宾格勒,遥承歌德。无论<三慧><四慧>,基调主旨,均是共命慧。先生表现绝高的文字般若,形容人类四大智慧类型、对应四大文化类型,一一予以妙笔点睛,彰显其精神特色:他以“契理”、“尚能”、“妙性”、“解脱”四语分别状摹希腊、近欧、中国、印度等人类四大文化类型;以“如实”、“方便”、“平等”、“功德”四词分别标榜人类四大共命慧类型。言约旨远,举重若轻;命辞断制,撼山不动。

质言之,个人自证慧之孕育形成,与其胎息所自的共命慧实不可分。先生虽有绝高的自证慧,然若撇开其胎息所自的中华共命慧,则其成就如何,殊难想象。故本文述论过程(先述后论),岂能忽略其共命慧为背景?法国文艺批评家兼艺术哲学家泰纳三因素说提倡评论任何创作人物都要紧扣著其“种族、时代、环境”而立论;中国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诗论》也说:“想了解一个人的性格,最好先知道他的祖先和环境。”最近偶尔读到一位青学者张泽鸿先生(笔名张英后人)的近作<方东美与桐城文化>,显然作者谦虚;我猜想其心目中的命意极可能是:<桐城文化与方东美>方先生的自证慧固然不脱中华民族的共命慧;但最令人叹佩者,是其大心能摄,除中华以外,他对其他世界三大文化宗传及其类型——希腊、近欧、与印度——皆均能兼收并蓄,一体浑融。

 

2.从民族主义者到世界主义者

对他这种学兼希欧中印四宗之传,才统科哲艺教四域之美的博大通人型的格局,美国的哲界名人韩路易,日本的梵学泰斗中村元,中国的史学前辈黎东方,无不异口同声,一致赞美,叹为难能。黎东方博士更从史家立场称赞道:“中国以前不曾存在过一位像方先生这样能阐述希腊哲学与近代西欧的思想的人,同样也精通佛教经典,道教经典与儒家经典的。中国在最近的将来也不可能再产生这样的精神方面的领导,……”中国的宛小平教授和美国的华珊嘉教授都不约而同地、异口同声地,用“世界主义者”来形容定位他的哲学立场。显然,我们这一代的国内外哲学者都早已不把他当作只是位一时一代一国一族之师。作为一位难得的师表,他更是是全球性的,可垂诸久远的。1995美国波斯顿神学院举行中国哲学年会,大会主题就明确宣示:“作为世界哲学的中国哲学”,我提出“创造主义九面观”(Creativism: A Ninefold Characterization of Chinese Philosophy as World Philosophy)——“创造主义”即东美先生毕生所提倡的“生生主义”之别名。

 

3.撰文动机:接榫与铺垫

 本文撰作方式,由先生《科学哲学与人生》序言得启:“盖专己为学与析辞喻众,事势原本不同。”后者自宜根据妥实资料,条分缕析,明白交代,“庶使浅尝者不觉深,深思者不嫌浅”。尤其鉴于大陆国内学者,接触方学乃是极晚近之事,去年2013才有北京中华书局《方东美著作系列》十四册问世。笔者不揣固陋,谨献一得之愚,挚诚期望中国哲学界、教育界、人文学界——当然也更欢迎商业界、管理学界——对方学的真实兴趣“方兴未艾”。笔者私衷,一方面在学术上想对传统与创新之间、台湾与大陆之间、国内与国外之间,稍进接榫作用;另一方面是对当下或未来有志为大哲写传的朋友,略作些铺垫的功夫。故对其人其学生平志业等稍事涉笔著墨,就正海内外方家。

 

4.勾勒贡献·特色·与未济

谈到方学在思想方面最为独特的贡献,特举其素来为人忽视的二面,一是他在哲学心理学方面的贡献,为此他特铸了一个名词“height psychology”(“高度心理学”);一是他在哲学人性论或“哲学的人类学”(philosophical anthropology)方面的贡献。后者不亚于德国谢勒于卡西勒;前者对治从巴洛夫到斯铿纳的“平面心理学”(“行为科学”)与佛洛伊德的“深层心理学”(depth psychology)。与先生提倡高度心理学立场接近的,在西方不乏知音。美国前心理学会会长、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就是一例。若问人格发展高度是否可能?答案再简单不过:事实俱在,还问什幺可能?新儒大师唐君授在《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列有专章讨论中西人格类型,足资参考。

5.大思想家格局:四方一体 • 八相圆融

1979,先生逝世两周年,我写了〈沉静中之追忆东美先生其人、其学、及其志业〉,连载台北《青年报》副刊〈东西文化〉栏及东海大学《中国文化月刊》。该文主要是为引起青年读者的兴趣,其中试图从多视角观察状摹先生的形象﹕狮子骆驼婴儿、革命者、良师、诗人—先知圣贤、学者、思想家、通人、文化理想宇宙中之巨人,……。呈现他像一颗,多面发光的钻石体,灿丽夺目。但本文则仅侧重于其作为思想家的一面,概括为“四方一体,八相圆融格”。四方者,涵中、印、希、欧文化四宗之传,统科、哲、艺、(宗)教学术四域之美,博综赅贯,合一炉而冶之。八相者:(1)综识面﹔(2)批评面 (3)史识面﹔(4)创释面﹔(5)论証面﹔(6)判教面﹔(7)全览面﹔(8)建体面(系统重建,体验发挥)

先生平生治学,对学养方面一向十分重视,常言「在做思想家之前,要先做一个学者」。力戒「思而不学则殆」。美国哲学史家迪利(胡适的最怕)直言:「凡不重前人、而意欲一空依傍创建哲学体系的人,不可能指望会远比文明初期的粗糙之说高明。」[41] 艺术界常说「五百年来一大千」!对先生而言,我们也能说哲学界「五百年来一东美」吗?答案是:岂止!即使说他是中国和世界哲学界博学空前的大学者、大学人,相信知道者也无人反对。然而,先生所真实成就者,却绝不仅只于是个学养渊博、淹有众长的一代大学人﹔他更是一位高瞻远瞩的大思想家。他思想家的卓见,往往掩映于其高深的学养,正如他高妙的诗艺,往往掩映于其超诣的哲境。本节克就其作为思想家之身分一面,而略事阐析。………… 学者尚学养,思想家尚识见,通人尚德慧。而先生一身兼之,形成一种三重复合式的人格类型及高致。至其通人德慧一面,兹请从略。  

如世周知,思想家尚识见而识见力又有多种,得以表现于分析、比较、批评、简择、融贯、综会、修正、改造、创建、突破……等各方面者。先生在识力上亦是兼集众长的,尤其是分析比较、洞观综览、创造突破。兹就下列八大层面而观察之,以示其识力慧见之敻绝处于一斑。           

1)透过分析、比较、批评、融贯、综合,而表现于综识者,可以《哲学三慧》及 〈生命情调与美感〉等文为代表﹔            

2)评骘古今中外哲学系统理论歧异,检讨其融贯之道,而表现于勘破、改造 、重建者,可以《科学哲学与人生》、〈黑格尔哲学之当前难题与历史背景〉、以及〈从历史透视看王阳明哲学精义〉等文为代表﹔           

3)溯源探本,详密考証,析难断疑,而表现于反映哲学史实者,可以《中国哲学精神及其发展》一系列讲录为代表。先生肯定中国哲学及文化精神传统主要渊源于《大易》经传及《书经》「洪范九畴」思想,复肯定《易传》为启自孔子,然却完成于孔子及其贤弟子商瞿子木等后学之集体创作结晶。故一方面驳斥晚近疑古派(如钱玄同、顾颉刚等人)之臆断,谓《易传》非孔子所作﹔另一方面亦不取时贤(如熊子贞先生)之独断,谓《易传》非孔子不能作。臆独双遮,平正通达,一本学术史实,而发为持平之论。         

4)不满前说,而表现于独创新解者,可以〈《易》之逻辑问题〉为代表。先生精研《易》理,不满前人释易之种种缺陷,乃根据易象、易辞、易理等三方面,综合推证索解,另创九种(后约为六种)逻辑运作符号,据以重新诠释,推証易经卦爻之逻辑演绎系统,一扫前人治易,自两汉京房、虞翻、荀爽,以迄清儒胡熙、焦循(里堂)诸子,两千余年来对易卦推演程序之种种误解及缺弊。卓识高见,发前未发,树立世界《易》学研究发展途中之新里程碑。先生研《易》之独到不朽贡献,可自两方面观之﹕第一、就逻辑或形式上言,一举定谳,圆满证立易卦排列结构系属演绎系统,非归纳系统;第二。就内容或义理上言,(甲)扼要点出《大易》蕴涵四大基说﹕(一)万有含生论之自然哲学,(二)美善合一之至善哲学,(三)价值总论,与(四)价值中心本体论;与(乙)明晰诠表六大形上学原理(即范畴兼解释原理)﹕「生之理」,「爱之理」,「化育之理」,「中和之理」,「原始统会之理」,与「旁通之理」;晚年删去一半(「爱之理」,「中和之理」,「原始统会之理」),而代之以「创造生命历程即价值实现历程之理」,共只四大形上原理。堪称当代中国哲人对《大易》思想在创造诠释学方面之典范贡献。其诠表文字之高妙,义理之圆融,虽非绝后,实已空前。           

5)辨章华梵,极深研几,而表现为分析批判严密推証者,可以〈从缘起论谈中国大乘佛学演变过程中之重大疑难〉为代表。先生博学深思,耽读大藏,覃研有得,游刃得间,所见鞭辟入理,倡「唯智论」以代「唯识论」,一扫前人千余年来唯识宗传演变过程中之层层翳障,拨云雾、见青天,评骘犀利,论証缜密谨严,无懈可击。慧炬烛照,议论锋发,虽于历来唯识宗诸大论师及大德,如玄奘、窥基、世亲、护法,乃至佛陀本人等,皆不轻许可!

6)易简功夫,执简驭繁,而表现于巨擘判教者,可以其对印度各宗思想源流及发展之处理为代表。先生以「一源、一支、二本、三流、六派」格式,寥寥数语,囊括印度思想,综览五大范畴,形成鉴别间架,首创印度哲学及宗教思想之判教。更由之可将整个一部印度哲学宗教思想发展史,藉近代电脑式数字符号“11236”,予以简明地标举之。厝运于掌,会宗统元,驭繁执简,自是何等易简功夫!           

7)旷观体察,高瞻远瞩,而表现于全览通观者,可以《比较生命哲学导论——生命理想与文化类型》全书纲要及规模为代表。先生犹尼采所谓迈步巅峰之哲人,高屋建瓴,旷观体察,纵论人类四大文化类型﹕中国、印度、希腊、近欧。复深入乎其内,同情了解,駸駸乎形成东西比较生命哲学及文化哲学之判教。虽广陵绝响,幸纲目(及部份黄记讲义)尚在,规模犹存,足以垂范千秋,风起百世。踵事增华,继往开来,凡有志者,其勉乎哉!           

8)根乎深厚之生命体验,阐玄抉微,而表现于精神发挥、系统弘建者,可以其最后遗著《中国哲学精神及其发展》为代表。先生苦心孤诣,毕生功力,十载心血,尽瘁是书。一柱独擎,对中华四千余年先哲之智慧结晶与创发贡献,予以系统弘建,深入发挥。精神渊源流长,而传承有自;内容经纬万端,而脉络分明。名言胜谛,络绎不绝。抒旨宣趣,语语碻切,撼山不动,无一字无来历。全书风格,一气呵成,正文轻快,脚注详明;且有注明参考出处数十余目、而正文表现寥寥数行、或一段、一句、一字者。纯青火候,举重若轻,诚大手笔,百年仅见。其尤可贵者,代圣立言,一一贞乎真实生命体验,发乎忧患意识,孕乎创造精神,故能阐幽抉微,元气淋漓,发挥尽致,且以最优美典雅之西语出之。弘扬世界,贡献人类,厥功伟矣!扛鼎巨作,得未曾有,誉为空前,谁曰不宜﹖           

 

以上姑举其芸芸大端,约为八大层面,足征先生平生治学渊浩,慧见圆明之敻绝与峻拔处。任何学人,但得其一端,即足不朽,况全该尽备者乎﹖先生治学成就,堪称「四方一体,八相圆融格」﹕四方者,涵中、印、希、欧文化四宗之传,统科、哲、艺、(宗)教学术四域之美,博综赅贯,合一炉而冶之。八相者,可以上列八大层面分别代表,而强调之,如(1)综识面﹔(2)批评面 (3)史识面﹔(4)创释面﹔(5)论証面﹔(6)判教面﹔(7)全览面﹔(8)建体面(系统重建,体验发挥)。综上观之,可谓成就一种「四方一体,八相圆融」之格局与高致。[42]

 

7. 赞美歌德——惊人的伟大!

在一切西方哲学家之中,先生最钦佩者是谁?答案:谁也不是。他最钦佩的是超乎哲学之外、凌驾其上的德国大诗人歌德!他称赞歌德在哲学上的成就是「惊人的伟大」![43] 歌德更是惊人的谦虚:

「人们时常说起独创性,但这算是什麽呢!我们一生下来[甚至以前],世界就开始影响我们,一直继续到最后为止。而且除了Energie[生命力、元气]和意志以外、能有什麽可说是我们自己的东西呢!设使我能够列举我所受自伟大的先辈及同时代的人们的一切,那么就所剩无几了。……

尊敬在我们之上的东西,这才使我们自由。……由于我们对它的承认[和尊敬],可以显示我们具有高贵的品格而是有和它同等的价值的。」[44]

先生受自歌德最大的啓发鼓舞,四字诀,「和谐创造」!

「通常只把歌德当作诗人看待,实则他在哲学上的成就是惊人的伟大。由于歌德的 成就,我们又可以把科学、哲学、宗教、艺术合冶于一炉,使欧洲精神文化获得更高的统一。

就这一层而言,歌德的思想方式,一方面以对治欧洲人灵魂分裂(schism of the soul)的不治之症,另一方面又可契合东方人梵我一如或天人无间的微言大义,实在值得我们欣赏赞叹。从歌德的立场看来,宇宙全体为一广大无穷的生命系统,其中一切的现象,毫无自然与超自然之隔阂,各自依前浪逐后浪之历程,发展扩充,次第完成,以造就宇宙全体和谐无间的统一。」[45]

 

最后根据歌德的睿见,「关于宇宙的未来和人生的命运」,先生作了一次深远的预言:「前面安排著两种路向:一是和谐创造的坦途,一是矛盾毁灭的邪径。我们在思想与行动上究竟何去何从?须凭高度的智慧才能抉择!」[46]

 

8.  一句预言:「我相信……」

 通常哲学家人又称为预言家。那么,先生针对中国的未来和命运,预言过什麽吗?有的。在《人生哲学讲义》的结论行,他斩金截铁地说:

「我相信[]这个时代的演变中,中国人会安排他自己的命运的。这是我对历史的预言![47]

 

7.  「无一法与人」,「一个刺激」而已!   

说到其著作之“未济“状态,最显著而令人遗憾的,莫过于平生最后大著《生命理想与文化类型:比较生命哲学导论》仅存纲要细目,几成“广陵绝响”!1994,始由黄振华先生根据其四年笔记,发表《人生哲学讲义》。虽广陵残篇,也算不幸中之大幸了。此外,他整个的思想系统、甚至整个教育精神与寄托,不也是永远处于“未济”状态吗?他常说:“我的门是开着的!”他强调的“大方广和“系统更是开放的系统。

从前佛陀住世,说法四十九年,他却谦称:「无一法与人」,「不曾说法一字」。谁谓「佛曾说法一字」,便是谤佛。先生亦然。他的讲学,句句「从精神流出」,不是「贩卖知识」,更不是研究报告式的打结论、搞定谳。其讲学三千页,宗旨目的何在?请听《人生哲学讲义》最后那句总结,温语叮咛:「……而是作为一个刺激,暗示给你们去发现新的问题。……」[48]

朋友们,听到了吗?当心哦!——方格拉底这只马蝇(gadfly),中华民族的,人类族的,太空众生族的。

“中国这头睡狮,别惹醒他。醒来,他会震撼世界的!”拿破仑这句“破论”的确让西方人紧张了好一阵子,近来还酿成了什幺“中国威胁论”。真是杞人忧天。请问中国这头睡狮何时真正醒来?答:“当正宗地道的中国哲学精神真正复兴的时候!”

谢谢您的耐心!

 



[1]本名孙智燊,美南阿拉巴马州莫比尔市《国际东美学报:广大和谐》总编,www.thomeh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