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和谐”的哲学意涵
——方东美学术研讨会的基本精神
施保国
【编按:作者施保国先生,安徽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本文在内容上虽与前文<简讯>所报导的,看似部分略同;但在观点上却更代表一位安大方研所成立大会参与者个人的看法;它勾勒了方东美先生“广大和谐”的哲学内涵,研讨了安大成了方研所的深远意义,涉及了“统摄”、“圆融”的精神实质等。在征得作者同意后,本刊特为刊出,以饷读者。-- 总编孙格拉底谨识。】
摘要
方东美认为,原始儒、道、墨家的生生和谐性构成“广大和谐”的哲学精神,统摄、圆融的研究思路开启了哲学研究的新路径。安徽大学方东美研究所的成立和研讨会的召开意义重大,不仅利于弘扬和发展徽学,更利于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等。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如何发挥哲学的时代精神,为社会的建设发展服务,为时代的和谐繁荣增添智力资源,显然是每一名研究哲学的学者义不容辞的使命,10月14-15日,大陆首家方东美研究所的成立和方东美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大学的举行正是应这样的使命而生。中华老子道学研究会副会长、安徽大学哲学系主任李霞教授兼任研究所所长,台湾大学郭文夫教授应邀主持了研讨会。来自清华大学等国内外十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代表共60多人参加了成立仪式和学术研讨会。在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着方东美哲学思想的形成、价值、意义和研究现状等议题纷纷发表见解,一致肯定方东美“广大和谐”的哲学思想为构建当今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借鉴。笔者以为此举意义重大。
一、“广大和谐”的哲学内涵
方东美由中入西,最后又援西入中,在《周易》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生命哲学,是其哲学的核心内容,也是他评价百家的重要标尺,以生命哲学统摄百家,体现了“广大和谐”的哲学原则。 “广生” 和“大生”语出《周易》,“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周易·系辞上传·第六章),“和谐”源于史伯“和实生物”和孔子“和而不同”等思想,方东美“采花酿蜜,博采众家,会通群说”,将“周易的哲学”解释为“广大和谐”的宇宙生命哲学,包括“大生之德”和“广生之德”这两层意思,或者简称为“生生之德”①。方东美在评判儒释道墨等各家的时候,从生命哲学出发,各家并举,从不偏执于某一家,从四个方面表现出融会贯通的“广大和谐”的特征。[一]中国哲学的形而上特性方面。“墨子要尚同一义于‘天志’,老子要‘抱一为天下式’,孔子更说‘天下之动贞夫一’”,方东美认为这些就是“广大和谐”的原则,或“一以贯之”的精神②。广大和谐、旁通统贯或一以贯之,是方东美从《周易》中领悟的中国哲学的通性,虽然三家所尚之“一”内涵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中国哲学形而上的特点。[二] 先哲的道德理想本于生命的理性。中国先哲的道德观念,即从生命哲学出发,认为“道德是生命的纲纪,又是生命价值的具体表现”,因此,“老子探生命本源,以论生命价值,直据道德以贯通仁义礼……孔、孟及汉、宋、明、清儒家,依天命之生以阐发仁义礼智……墨子更具体化,从天欲其生说到兼爱,又从兼爱说到仁义的德目,其人生哲学亦正能穷源溯流。这样看来,孔老墨三宗之于道德根源的讨论,都是同条共贯的”,“孔子的忠恕,老子的慈惠,墨子的爱利,名异而实同”③。由此可知,方东美通过以生命作为道德的根源,来打通儒道墨三家和谐的一面。[三]中国先哲的艺术理想方面。方东美认为,一切艺术都是从体贴生命之伟大处得来,一切美的修养,一切美的成就,一切美的欣赏,都是人类创造的生命欲之表现。因此,儒家讲“游于艺”、“尽善尽美”,“孔子之乐诗与乐,其审美纯是要体会宇宙中创造的生命,与之合流同化,以饮其太和,以寄其同情”。庄子讲“原天地之美以达万物之理”,并认为,“天地之大美即在普遍生命之流行变化,创造不息,圣人原天地之美,也就在协和宇宙,使人天合一,相与浃而俱化,以显露同样的创造”④。[四]人格超升论方面。方东美认为,宇宙生命具有一种趋向完满、止于至善的精神力量,人秉承这种力量不断超越自我,正己成物。儒家的圣人,在自身的境界提升之后,不忘广播宇宙之生生大德,以仁爱之心,助他人之超越。道家的精神空灵洒脱,以无为本,在其人格超升达到一定高度后不会飘浮在上面,仍要下来拯救世界,圣人的品德即是“常善救人,常善救物”,最终实现“人无弃人,物无弃物”。佛教的大乘佛学认为圣德在体证自身的佛性之后,不忘以普渡众生为自己崇高的使命。可见,“方东美眼中的中国传统哲学各家,无论是形而上的道本论、道德根源,还是艺术理想、人格理想,建立的根基都是宇宙的普遍生命,生生和谐性是中国哲学内在的根本特性”⑤。方东美“广大和谐”理念具体而生动地揭示了这种以生生和谐为特征的生命哲学内涵。
二、研讨会的意义
方东美是我国现代有国际影响的哲学家,安徽桐城人,后移居台湾,在家乡成立这样的研究所和举办研讨会意义深远。有学者指出,方东美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在台湾出版全集13卷,400多万字,但大陆研究才刚开始,因此,研究和弘扬方东美哲学思想至少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重大意义和价值:第一,方东美属安徽籍圣贤,对其思想的系统研究,有利于弘扬徽学文化;第二,方东美既是大陆哲学和文化的符号,也是台湾哲学和文化的符号,对其研究有利于推动两岸文化交流;第三,方东美的家学渊源为儒家、气质内涵为道家、宗教派别属佛家、治学学理属西家,其哲学性质、定位虽“难以言说”,但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却极有裨益;第四,方东美将帕格森生命哲学与周易的过程哲学、立体哲学进行有机结合,创立了生命本体哲学,是中西哲学交流的典范,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成功转型的典范,他的“综合创新”法有利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第五,中国哲学突出人类的生命精神,在国内复兴后可促进衰退了的西方哲学,对其研究既可贡献于世界哲学,也能将中国哲学推向世界;第六,“广大和谐”是方东美哲学生生不息的重要理念,增强以人类为中心的创造性为哲学的最高境界,必须广泛吸收天的神奇创造的能力、地的生长万物的能力,“生生”的思想起源于《周易》“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天地之大德曰生”(《周易·系辞》),这里的“生生”指宇宙万物是一种活泼泼的、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体。也就是说,宇宙的根本就是“生”。理学家对“生生”进行了深入挖掘与拓展,并将宇宙自然中的这种“生生之德”用之于人类精神活动,就转化为“终日乾乾”的“仁”,从而有利于今天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也符合联合国的和平发展的主旨。
方东美在哲学领域创立的生命本体论,为现代新儒家“重建儒家形而上学”作出了贡献,反映了新儒家“挺立自家传统,融会西方新潮”的文化立场,内容极其丰富⑥。他的哲学思想的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西会通、综合创新,重建爱国主义传统,对中国哲学在现代条件下进行尝试和努力;二是兼容并述,诸家并重,如重儒但不独尊儒,不同于冯友兰的“接着”理学讲出新理学,不同于牟宗三、熊十力“接着”心学讲述新心学,而是讲出非儒非道非佛,亦儒亦道亦佛的崭新学说;三是哲思与哲理相交融,在形上学方面,建立圆融和谐的精神境界,不同于西方的矛盾对立等二元状况,而是让“广大和谐”进入中国哲学。
有学者谈自己20年来研究方东美的体会,说明研究所的成立和研讨会的召开意义非同寻常。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从1987年开始的方东美研究经历了艰辛的历程,今天的研究局面来之不易;第二,研究内容的侧重点多,比如方先生做学问与做人的统一也可深入研究。方东美对于中国传统哲学和传统文化的弘扬是令人感动的,用西方的文字讲述中国的思想和形而上学与个人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比较性;第三,今后的研究道路是漫长的,以“学术者,天下之公器”的视角研究庞大的方东美思想本身是难的,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也会有争论。
对于方先生的哲学派别归属不管是新儒家还是新道家,以新、旧来命名会导致门户之争,因此,应将方先生阐述和理解的哲学精神发扬光大,而不是做无谓之争,研讨会基本达成这样的一致。中国哲学的特征,显示一种与西方哲学要求主宰自然的外在超越的形上学鲜明对照的纯粹内在超越的形上学,证明不同中国哲学体系中的共同特征在各家各派意义上应用的具有一以贯之的学说渗透于每一体系中,具有不同丰富内涵意义的通用术语一一道的学说,人类个体在不同构想着的崇高之理想境界中的升华。虽然中国哲学家集体代表了诗人、哲人和先知的联合, 但是他们却执意表明自己是相当独特的道家,具有诗人的卓越才能,儒家具有哲人的超凡魅力,而释家则虔诚地祈盼成为先知。他们真正属于不同类型的人一一道家是一种“太空人”,儒家是一种“时际人”,释氏是兼时空而并遣,新儒家旨在成为一种与时空共存的人。尽管他们在气质上不同,然而都倾向于在理念上把世界看作一个整体,以便使其与他们的道德教诲之理想、创造性想象力之艺术才思或者对精神启蒙的强烈渴求相一致。为了着手解决中国哲学一一特别是原始儒学在古代的历史起源问题,方东美试图强调一如《礼记》中所描述的那样,《尚书》中的《洪范九畴》所体现的内容,主要与各种祭典活动相联系,《易经》的创世论要与高明的人格论相契合⑦。
三、统摄、圆融的精神实质
方东美以“世界”哲学观看问题,不存在由西方向东方转换的过程,中、西二方应该是相互交往的,应该走的是统摄和圆融的路径。方先生“根乎深厚之生命体验,阐玄抉微,而表現于精神发挥、系统弘建者,可以其最后遗著《中国哲学精神及其发展》为代表。先生苦心孤诣,毕生功力,十载心血,尽瘁是书。一柱独擎,对中华四千余年先哲之智慧結晶与发展贡献,予以系统弘建,深入发挥。精神源远流长,而传承有自;內容经纬万端,而脉络分明。名言胜谛,络绎不绝。抒旨宣趣,语语碻切,撼山不动,无一字无来历”⑧。有学者指出,方东美的“广大”理念,产生出“修身为本,教学为先”的推广理论,后人以教育来化解冲突,正在变成一种实在的行动。方东美的弟子净空的“幸福人生”讲座,使民风淳朴、礼仪增加。天地的大美是什么?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善”,也可将其转换为“人之初,性本创”,将“创”带到普及中去,将创造的本性向“高度的人”靠近,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与易经的“生生日新”一脉相承,使传统与现代更好地相对接。人的生命境界随着生命的大化流行而创进不息、层层超升,这种人格超升论可解决近代以来对人的三大打击:“天文学的打击”,日心说使人不再成为宇宙的中心;“生物学的打击”,由“万物之灵”到“禽兽之一”的猴源说使人自尊顿失;“心理学的打击”,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即“深度心理学”从下意识潜意识方面或“性本能说”出发来解释人的冲动与本能,人成了“最不理性的野兽”。三大打击使人觉得不是伟大而是渺小,因此应建立人的“高度”哲学,发扬人的“理性考虑、理性支配、理性决定”的创造活动⑨。
有学者从方东美华严“一多相融”的统摄思维谈构建和谐社会,认为,方东美精通儒佛道三家,但对于佛学尤其是大乘佛学的华严经更喜爱,可以用华严经思想指导世界,形而上的佛教哲学完全可以运用于日常生活,达到修身治国平天下,具体表现在:第一,世尊在菩提树下成道后认为众生皆有如来智慧但也有妄想,因此要靠教育来破除执着和妄想;第二,华严经的法界、缘起思想利于人性、人的心灵和谐,从而利于构建如今的和谐社会。
方东美是明代有“真御史”美称的方佑的十六代玄孙,明末中国启蒙运动大哲学家方以智和桐城派文学始祖方苞的族裔,堪称中国现代哲学史上的著名哲学家。他毕生致力于学术事业,以开放的胸怀统摄各家之学,圆融佛儒道,会通中西哲学与文化,建构了宏大精深的哲学体系,还享有“诗人哲学家”之美誉,其“诗哲相兼”的学术气象成为现代学术史上一道亮丽风景。今天,在方先生的家乡安徽大学成立全国首家方东美研究所,秉承方先生“广大和谐”理念,发挥“广大和谐”的哲学精神,一定能够将研究推向纵深,为中国哲学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研究所将向海内外聘请方东美研究专家为研究员;出版定期学术刊物《大方》[暂定名],其内容可以“广大和谐”为指导,由方东美哲学、思想研究延伸到其他哲学家、思想家以及哲学史、思想史等的研究;收藏国内外已出版的方东美著作,并积极促成方东美全集在大陆出版;并预备在明年适当时候以方东美诞辰110周年为契机举办更大规模的学术研讨会,汇聚天下大方之家,让哲学之光照亮人类永恒的精神高空。
参考文献:
①蒋国保、余秉颐,《方东美思想研究》[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10,4;
②方东美,中国人生哲学[M],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M],1982,203;
③方东美.中国人生哲学[M].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2,44;
④方东美,中国人生哲学[M],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 1982,53;
⑤李春娟,论方东美哲学思想的理论归宗,南京:东南大学学报[J],2006[2]];
⑥施保国,挺立自家传统,融会西方新潮,光明日报[N],2008-11-3;
⑦张允熠,方东美的《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合肥:安徽史学[J]1996[4];
⑧孙格拉底,大师何奇?--思想家方东美先生的八面观,枞阳网;
⑨安徽文化史编委会,安徽文化史,南京大学出版社[M]2000.11,2011。
[广告] 金秋最关注楼盘-房不胜房